最近看了些許文章有感
分手快樂!在 Google 上班就像交了一個很帥的男友,但我一點都不快樂
Delay of confusion
我覺得,我們七年級生,有些人延後了許多焦慮以及困惑。
對於每個階段的我們,總是因為社會壓力,同儕壓力,家庭壓力,而被迫選擇。有些事情不是不好,只是我們往往沒有意識到當下的決定是影響如此之深遠。我想不是很多人都很幸運,知道自己想做什麼,而且就去做了什麼,而這些沒有認真思考的日子,造就了我們成為這個社會上的浮動人口。
或許有些人在幾經思考之後,放下手邊的工作,放棄以前所學的知識,回到家鄉,拿起鋤頭,奮力工作。或許有些人,幾經思量之後,決定放棄高薪穩定的生活,毅然決然地打包行李,飛向澳洲。
我要跟這些人的父母說的是,不是我們的問題,是環境的問題。”政府的教育政策“,”技職體系被廢除“以及”社會的普遍價值觀都希望我們都成為白領“,這些問題,或說是陷阱,將我們一步一步推向無法回頭的深淵。突然發現,我們都含著牛的繮繩,辛苦地,緩慢的,摘拉著牛車前進。
The truth is....
事實上是,這個社會本來就需要有多元化的人才,有人當廚師,有人種田,有人修車,有人做衣服。在這樣的環境下,導致還沒有找到自己真正興趣的人,全部都送到大學裡,而且如果你再認真一點,考研究所也不是特別困難的事情。最後在職場庸庸碌碌,載浮載沈,你才開始思考,到底是什麼東西澆熄了我們的熱情,最後你真正能思考你想要做什麼的時間,只能在你開始工作,擁有大部份的自主權的時候。
研究所補習班的黃子嘉老師(已故):“上研究所之後有許多時間,要好好思考一下到底要做什麼”。黃老師他上課風趣幽默,教了很多除了課堂之外的許多課題,我想是人生的課題。
我原本以為他的意思是,上了研究所之後有許多方向,可以想想應該研究什麼方向,但是我想,他應該是看出這時代青年的迷惘。做很多事之前要想清楚。
有時候只是因為你沒有勇氣跨出去做決定,但不作決定的當下其實也是一種決定。
如果你發現現在的你想當個廚師,你媽告訴你,你怎麼不高職就念餐飲科,但事實上,你要高職念餐飲科,代表你國中要混一點,也沒有認真考高中,這樣你才有機會進去高職念餐飲科,而你念了餐飲科後,可能要突破自己,考上餐旅學院,才有機會學到比較進階的餐飲管理課程。這.....不很矛盾嗎?
換言之,如果你今天只要認真一點,你是沒辦法走到這一步的。
七年級生受教育的環境
在國中時期<那時候專科已經要招不到人,理論上只要認真一點,就可以上普通高中>
高中時期<高中考大學那時期,已經聽說大學錄取率已經達到了9x%,換言之,只要認真一點,就有大學念>
大學時期<快畢業那年,對於一些大學畢業的學生,因為聽說業界都蠻重視研究所學歷,所以就拼了一下考研究所,這時候出現區分,有的考上有的沒考上>
研究所時期<那時流行考“研發替代役”,好處是少當一年兵,有能夠直接有工作經驗(好像很棒!?)>
所以該怎麼辦呢?
像是離職Google的 Ellen Huerta,她不知道要做什麼事情之前就離職了,在離職後也嘗試了許多有興趣的小事情,像是:烘焙、閱讀、跑步、吉他等等,雖然最後半年過去,她還是沒找到她想做的事情,不過......就這樣吧......。
我喜歡鋼鐵人三的這一段。
<前情提要:Tony Stark 因為復仇者聯盟時期,看過太多具有怪力,例如雷神索爾,他開始害怕,開始覺得恐懼,覺得自己再也不是如此的所向無敵,因此有了恐懼症>。
而這單純的小朋友用了直白的語句問他:
“You’re a mechanic, right? Why don’t you just build something?”
或許就像這樣吧,做些事情去解決你的困惑,做出許多嘗試,其他的事情,再說吧!